堅持政府主導,確保學前教育的公益性
公益性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特性。教育的公益性就是實現教育的公共利益,包括政府投入在內的各種教育投入不是為少數人的特殊需要服務,而是關注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和需求,實現教育價值的公共性、社會性。政府是確保學前教育公益性的決定因素,學前教育的公益性需要政府主導。要加強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使學前教育真正滿足大多數家庭和大多數兒童的利益和需要,具體表現為大多數家庭可接受、可享有、非排他性并有滿足感。整體來看,學前教育提供的是超越了即時性、個體利益或個人消費的服務,它增加了社會效益,促進了兒童的發展和后繼成長,為未來國家的高質量人力資源打下了堅實基礎,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學前教育的受益方不只是兒童和家庭,還包括整個社會和全體公眾。
廣覆蓋、?;?、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服務就是公益性的服務,是在政府支持下,廣大兒童能以較低成本獲得入園機會,得到有質量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我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都制定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明確將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范圍,并明確了基本公共服務要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以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續為方向,遵循“兜住底線、引導預期,統籌資源、促進均等,政府主責、共享發展,完善制度、改革創新”的基本要求。
加強科學規劃,不斷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到2035年,我國要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形成完善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為幼兒提供更充裕、更普惠、更優質的學前教育。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加強政府對學前教育的規劃和投入。
從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現實來看,鄉鎮中心園和老舊城區幼兒園無法完全依靠小區配套來擴充資源,必須通過政府精心規劃、加強投入,尤其是補差性、修正性規劃來實現學前教育資源的擴增;必須加強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調查,在資源相對不足的地區完善規劃,補建、增建、改建、擴建幼兒園,加強土地資源的供應和財政投入,讓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真正靠近群眾,親近百姓,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政府必須充分發揮規劃、投入和協調功能,優先考慮幼兒園的規劃和建設,努力擴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國家要求制定小區配套園建設管理辦法,健全發展改革、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教育等部門聯動管理機制,做好配套園規劃、土地出讓、園舍設計建設、驗收、移交、辦園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小區配套園的建設,是堅持公益普惠學前教育方向的保證,需要政府各部門通力協作與配合,必須明確政府不同部門的責任,全力確保小區配套園建設到位。國家要求老城(棚戶區)改造、新城開發和居住區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應將配套建設幼兒園納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并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予以建設,確保配套園與首期建設的居民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這“五同步”是解決小區配套園問題的有效舉措,也是政府協同建設小區配套園的重要經驗,更是廣大小區居民的熱烈呼喚和殷切期盼。
國家要求中央財政繼續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支持地方多種形式擴大普惠性資源。地方各級政府要健全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規范使用管理,強化績效評價,提高使用效益。政府投入效益的核心就是普惠性資源的增長,就是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政府只有加強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才能確保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而不會成為資本的逐利場。要從有質量的基本要求出發,堅持普惠性原則,科學確定辦園成本,實行政府與家長合理分擔,確保幼兒園正常運行,確保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加強監督管理,全方位確保普惠性
實現學前教育的公益普惠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層面協調發力。國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學前教育專項對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繼續實施學前教育專項行動計劃意味著要將公益普惠的政策落實到最困難、最需要的人群,真正實現學前教育普惠意義上的普及。
我國已經提出了學前教育普惠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廣覆蓋、?;?、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基本完善。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其占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各地可從實際出發確定具體發展目標。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規范營利性民辦園發展,滿足家長不同選擇性需求。
公辦園是在各級政府長期支持下發展起來的,具有公益普惠性,也是當地高質量幼兒園的典范。公辦園面向全體兒童,政府與家庭合理分擔教育成本,教師待遇得到基本保障,教師權益得到較好的維護,教師的專業素養相對較高,對當地其他幼兒園有引領和輻射作用。
國家要求積極挖潛擴大增量,努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普惠性服務。充分利用騰退搬遷的空置廠房、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農村中小學閑置校舍等資源,以租賃、租借、劃轉等形式舉辦公辦園。鼓勵支持街道、村集體、有實力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公辦園,在為本單位職工子女入園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普惠性服務。對現有的潛在學前教育資源,一要采取各種措施努力爭取,力爭充實到學前教育資源中;二要使這些資源成為普惠性資源,為社會提供普惠性服務;三是從一定意義上重申社會組織和社會機構對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的社會責任,國有企事業單位、街道和村級組織,尤其是普通高校要成為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支持者、促進者、踐行者。
國家要求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加大扶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更多舉辦普惠園。政府主導不是政府包辦,而是政府加強引導和管理,實行公、民辦并舉的舉措,積極舉辦公辦園,鼓勵和支持舉辦普惠性民辦園。如果民辦園不能得到政府扶持,就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普惠,更難實現有質量的普惠。政府對民辦園的扶持,首先,應以標準為基礎,堅持普惠性民辦園的認定標準,確保政府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扶持方式是多樣的,扶持方式的選擇從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出發,以促運行和保質量為重點,注重針對性,避免避重就輕的象征性意義上的扶持;再其次,應關注貢獻和教育質量。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教授)